绒布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绒布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大暑后养生,避暑莫忘去湿气

发布时间:2022-06-23 10:38:27 阅读: 来源:绒布厂家
大暑后养生,避暑莫忘去湿气

大暑后养生,避暑莫忘去湿气

大暑后养生,避暑莫忘去湿气,如有4个症状,从3个脏腑调理。

一年24节气,每个节气都对应不同的天时。大暑之后,入伏也已经有十来天了。

外界的气候炎热,根据《黄帝内经》四时养生的理论,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如何避暑。比如西瓜、绿豆汤之类的药食,都是传统的避暑必备之物。

而大暑之后对应的长夏,在内经里属于脾之主气。所以,大暑之后的养生,在避暑的同时,我们还不能忘记去湿气。

说到去湿气,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点心得。大暑之后,如果外界雨水较多,空气湿度较大。于是,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变差,什么身体沉重、神疲力乏、昏昏欲睡等感觉都出来了。

这种情况,说是生病了吧,其实也没有什么器质性问题;说没有问题吧,却又有很明显的不适。所以,湿气重,我认为其实就是一种亚健康状态。

一般来说,一个人体内湿气重不重,可以从一些表现来判断。如下4个症状,或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:

1、身重体乏:

湿气是一个中医养生的名词,在中医理论里,湿气是一种阴邪,其性粘滞,易伤阳气。

也就是说,湿气本身偏于阴寒,最大的特点就是粘浊,就像胶水一样给人产生冒闷的感觉,同时还容易伤及机体的阳气。

而阳气是生理活动的动力源泉,阳气被束缚了、或者被削弱了,无法支撑起正常的生理活动,于是,身重体乏这类假不足的迹象就出现了。

2、口淡乏味:

在所有的脏腑里,脾主水湿运化,而脾的五行属土,这就有点意思了。

我们见到的土壤,如果水太多了会怎么样?当然会变成泥泞。脾土也是如此。湿气太重,脾也被困住了,运化能力减弱。于是便出现饮食减少、口淡乏味的变化。

这样的人,一般还会伴有小便清长、大便溏泄、恶心油腻等问题。所有这些饮食相关的变化,基本都和湿气重有点关系。

3、体黄多油:

上面两种湿气重,给旁人的观感会是一种冒闷不舒、但并没有多少颜色的变化。实际上,有一种湿气重,却会使身体出现比较明显的黄染,也就是现代科学所说的黄疸。

这主要是因为湿热之邪壅塞肝经,导致肝失疏泄所致。肝的疏泄失利,则胆汁排泄不畅,从而溢于肌肉皮肤。

胆汁里含有大量的胆红素,于是,皮肤、巩膜被黄色渲染,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个人都黄了,同时出汗会有油腻的感觉。而大暑之后,夏末秋初的这段时间里,湿气和热邪相互纠缠,更容易壅塞肝胆二经。

4、咯吐痰涎:

大多数人说到湿气重,要不就是想到和脾胃饮食相关,要不就是想到和肝胆湿热相关。很少人会注意到,大暑后的咯吐痰涎,很多也是属于湿气重的表现。

痰涎是怎么来的?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储痰之器。所以,痰涎和脾肺二脏关系最为密切。

大暑之后,如果长期阴雨连绵、外界气候表现为热不明显而湿气很重。这时候,就容易水湿困脾而生痰。这些痰总得有一个排出的路径,于是便通过咳嗽从肺咯吐而出。

总之,湿气重不重,上述4个症状能帮助我们准确判断。同时我们也能从中得知,体内的湿气重,和三个脏腑关系最为密切:脾、肝、肺。

有人说,肾主水、司开阖,湿气重不重,怎么能少了肾呢?

其实,肾主水确实没有错。但大暑之后的一段时间,根据四时五脏的对应,肺脾肝三脏和湿气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。而冬季的水湿,则和肾关系更近。

那么,大暑之后的养生,该如何调理、以去湿气呢?当然是围绕上述3个脏腑来调理了:

1、健脾去湿:

脾主运化水湿,长夏应脾,大暑后的湿气重,首先当然应该从脾开始着手。健脾祛湿的方法有多种,大致有如下三种:

苦温燥湿:以白术苍术为代表的健脾燥湿方药,因为它们性味大多苦温,所以被称为苦温燥湿之品。而这个方法,祛湿之力比较大,但也容易出现一些副作用。

比如苦温之品容易伤津耗气,祛湿的同时反倒伤及了阴津等等。代表方剂如白术散,对于水湿困脾、而运化不足的湿气重更为合适。

芳香化湿:芳香化湿方药主要以砂仁、豆蔻、藿香、石菖蒲为代表。它们都是性味芳香而偏温,能化散湿气的粘滞之性。对于冒闷、束缚不舒的湿气重更为合适;

淡渗利湿:淡渗利湿的方药,以薏米、茯苓、山药、芡实、赤小豆为代表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,这些淡渗利湿的方药,都是我们更熟悉的、有的甚至本来就是我们的粮食。

所以,淡渗利湿相对比较平和,主要就是利水,或者说得更通俗点就是放水。比如红豆薏米粥、山药芡实粥等等,都是淡渗利湿的经典药膳。

TAG标签:

什么措施可预防胸廓出口综合征
咽喉良性肿瘤的临床症状
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有哪些呢
雀斑的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哪些